印度三军一把和五大军区司令,突然接到莫迪的召集令,如此大的阵仗,5·7空战后还是头一次。 印度国防部消息称,莫迪将在加尔各答召开的“联合指挥官会议”中,与印度国防参谋长阿尼尔·乔汉、印度陆海空三军的兵种参谋长、印军五大军区司令等军方高层一起,商讨军队机构改革、军兵种深度融合、技术现代化、保持多领域作战准备等问题。 除了莫迪与这些军方高层,印度国防部长辛格、国安顾问多瓦尔等文官,也将参加此次会议。 这次会议是自5月的印巴边境冲突结束以来,莫迪首次与印度军队一起,召开这种规模和级别的军事会议。 印度现在召开这样一场军改讨论大会,说明此次印巴冲突中,本国军队的拙劣表现,已经打醒了印度政府和军内的部分人,他们希望通过加快进行军改,来解决印度军队发展与作战指挥中的一些顽疾,避免重蹈覆辙。 印度没有在印巴冲突结束后,就召开军改会议中金汇融配资,一方面是因为此前印度在进行对内的“胜利宣传”,召开军改会议有可能会让民众对政府的宣传产生怀疑,另一方面是印度军队需要时间来发现、总结问题。 印度在此次会议中,应该会重点商讨两个方面的军改事务。
第一个是有关兵役与薪资、养老金制度的改革。 在2025-2026财年,印度的国防预算总额已达6.81万亿卢比,约合5610亿元人民币,军费预算总额位列全球第5。 可印度的军费支出结构存在问题,养老金支出占比较高,达到了国防预算的23.6%,再加上现役人员的工资、人员培训费用等,人力开支总额达到了国防预算总额的69%。 出现这种情况,与印度的兵役制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。 印度是志愿兵役制,按照此前的规定,除了主动退伍等特殊情况,士兵可以在军队长期服役,且只要服役满20年(军官15年)就能够享受政府养老金福利。
按照印度参军的最低年龄17.5岁计算,退伍士兵在不到40岁的时候,就能够拿养老金直到去世,导致印度军队的养老金支出,随着退役军人数量增长与人均寿命提升而不断升高。 莫迪政府和印度军方早就想要解决这一问题,在2022年的时候,印军就推出了“烈火之路”计划,将士兵的最初服役年限降到4年,其中只有25%的人能够在4年服役期满后继续留在军队。 可从2025-26财年的预算情况来看,“烈火之路”计划还没有发挥出太大的效用,莫迪与印度军队必须想办法解决问题,才有可能凑出足够的资金,来实现提升现代化水平这一目标。 但在推出“烈火之路”计划的时候,印度国内就爆发了大规模抗议示威活动,要是莫迪再敢动新的兵役改革,甚至动退伍士兵的养老金,必然会引发更大规模的反对浪潮。
印度军改的另一个重点是战区制改革,印度国防部此次提到的机构改革、军兵种深度融合等内容都与此相关。 受历史因素影响,印度一直没能建立起类似中国、美国的战区系统,其三大军种各自为政,负责不同方向的单一军种司令部总数达到了17个,真正意义上的综合司令部,只有负责监控马六甲海峡的安达曼-尼科巴司令部与负责核武库的战略部队司令部。 这就导致印度军队很容易出现指挥不畅,军兵种协调配合不娴熟等问题。 莫迪也早就有意进行改革,可能的改革方向是将印军整合为三个综合战区,西部综合战区负责应对巴基斯坦,北部综合战区重点防御中国,海上综合战区则负责印度洋的海上威胁。 可受到军种利益问题的影响,这一改革一直面临着来自军队内部的强大阻力,而此次的印巴冲突,一定程度上让莫迪有了压制部分反对声音,推动战区化改革的机会。
举例来说,印度空军担心一旦实施战区化改革,空军可能会逐渐沦为陆军和海军的配角,所以一直以保持空军部署灵活性等理由,反对进行战区化改革。 而在此次印巴冲突中,印度空军是三军中战绩最差的,若是他们再在战区化改革问题上唱反调,莫迪与印度陆军就可以拿战绩说事。 不过,这种事关军种利益的大事,印度空军也不会轻易让步,双方必然会展开一系列博弈。 这样来看,印度此次推动的军事改革,确实是应对现实安全挑战的必然选择,也是其长期强军战略的重要一环。 但军改的最终成败,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莫迪政府能否借助印巴冲突后的反思势头,有效应对内部必然会出现的分歧与阻力,来强力推动军改的进行。 说得更直白一点,印度军队建设中的很多问题已经深入骨髓,莫迪若是没能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,进行一场刮骨疗毒,而是在部队调度权力等问题上作出些许让步,这场军改最终仍是治标不治本。
天盛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